名称: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路99号院(雷锋之家)
      机构电话:18601964017

      机构邮箱:573835586@qq.com

      以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强调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当前,以军民融合为契机,在全面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体系结构的理性重构和转型升级,推动国防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与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世界历史留给当代中国的一大机遇。

        首先,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统筹规划军民融合与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包括国防科技在内的中国科技体系现代化转型升级。现代化是由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工程技术进步,进而引发产业革命的过程。中国目前的科技体系是在民族危亡与复兴的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以实用性、操作性、经验性工程技术知识为特色,现代性原创性科学技术部分是从外部植入的。军民融合,携手重构以基础科学理论为核心的一体化现代科技体系,不仅能消除重复建设独立国防科技体系造成的浪费,弥补以工程为核心的国防科技体系的科学理论缺失,推动中国科技体系从经验性工程技术到理性化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可以极大拓展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等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知识谱系,全面推进国防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其次,在宏大社会人文语境中理性地拓展军民融合,推动各种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客体一体化、自主化、理想化发展。这是现代意义上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本质所在。同传统工程技术体系比较,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从科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理性化知识系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科学作为现代知识的源头,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首要环节,是全人类纯粹理性的产物。通过基础科学源头创新可以开创全新的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军事装备需求。国防科技本来就是科学技术,并没有独立于现代科技之外的国防科技。倘若仅仅把同军事装备有关的国防工程技术称之为国防科技,则不仅遮蔽了国防科技的科技本性,而且切断了它同科学源头的逻辑关联,断送了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跨越式发展的国防现代化道路。军民携手打造一体化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就是把国防科技重心从陆、海、空、天、电等应用性国防工程技术领域转移到以物理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度开发时间、空间、速度、能量等传统物理量。国家要把军队不擅长的科学、技术、工程、装备、产业等创新客体全部交给地方,交给市场,交给国际专业分工网络;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理论中心、实验中心,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走进中国,共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

        再次,在国家防务知识化的庞大科技人文理论体系中深度挖掘军民融合与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各种不同性质的科技人文创新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纯粹化发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在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与军事装备跨越式发展中具有不同职能,军民融合应当深入把握军民两大不同性质创新主体的属性、职能与定位,让军方从科技创新全面走向军事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必须遵循人类知识生产的客观规律,让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按照其内在固有的本性自由发展,尤其要及时发现和培植新的异质性创新主体;军事理论创新则必须适当超越现实需求,在各种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放飞想象,构想未来战场,并以未来可能的战争概念为导向创新军事装备理念和需求,创造其在市场中实现的各种条件,以促进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未来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应当在军民两大创新主体之间培育各种以创新服务为宗旨的中介性主体,广泛、深入开展军事装备发展的战略性、法规性、评估性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分渠道沟通军民两大创新主体间的业务交流,使其在各自研究领域走向纯粹化。在军方出概念、地方出装备的总体框架中,实现高校多创意、院所多样品、工厂多产品,充分发挥哲学理念、社会科学思想、自然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装备的独特职能,在责权明确的基础上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多学科综合,通过人才跨界流动,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

        最后,在科技创新社会化背景中适时地营造一种绿色的文化生态环境,推动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创新的绿色化、制度化、革命化发展。从创新到颠覆性创新,首先是一场触及思维方式的革命。当下必须彻底打破各种功利主义与经验主义思想的牢笼,提高军事智库的智能,全面提升国防科技与军事装备战略思维的境界,在可能世界中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制度化主要可以从宏观层面上保证国家科技体制中理性化的分工与协作,绿色化从微观层面保护不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员非理性的个性与兴趣,革命化则是从思想文化领域保障各种新概念、新理论的蓬勃发展。把社会分工的原则性与岗位评价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各类创造性人才摆脱刚性体制的束缚,自由地跨界探索,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脱颖而出,携手创造走向未来、军民两用的国防科技。

      (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蔡毅强

      日期:2018-1-9 阅读:974次
       
       中央党校  |  中央文献室  |  中国军网  |  中国军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政策研究网  |  现代军事  |  环球网  |  求是理论网  |  全军武装装备采购信息网  |  国务院和办公厅  |  民政部 商务部  |  国资委
      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路99号院(雷锋之家)
      机构电话:18601964017版权所有 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  哦呀科技
      © Copyright 2015. www.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