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

      名称: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路99号院(雷锋之家)
      机构电话:18601964017

      机构邮箱:573835586@qq.com

      融合发展
      以军民融合推动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强调要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当前,以军民融合为契机,在全面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体系结构的理性重构和转型升级,推动国防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与军事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是世界历史留给当代中国的一大机遇。 首先,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统筹规划军民融合与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包括国防科技在内的中国科技体系现代化转型升级。现代化是由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工程技术进步,进而引发产业革命的过程。中国目前的科技体系是在民族危亡与复兴的时代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以实用性、操作性、经验性工程技术知识为特色,现代性原创性科学技术部分是从外部植入的。军民融合,携手重构以基础科学理论为核心的一体化现代科技体系,不仅能消除重复建设独立国防科技体系造成的浪费,弥补以工程为核心的国防科技体系的科学理论缺失,推动中国科技体系从经验性工程技术到理性化科学技术的历史性跨越,而且可以极大拓展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等现代军事装备发展的知识谱系,全面推进国防科技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其次,在宏大社会人文语境中理性地拓展军民融合,推动各种不同性质的科技创新客体一体化、自主化、理想化发展。这是现代意义上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本质所在。同传统工程技术体系比较,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从科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理性化知识系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基础科学作为现代知识的源头,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首要环节,是全人类纯粹理性的产物。通过基础科学源头创新可以开创全新的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军事装备需求。国防科技本来就是科学技术,并没有独立于现代科技之外的国防科技。倘若仅仅把同军事装备有关的国防工程技术称之为国防科技,则不仅遮蔽了国防科技的科技本性,而且切断了它同科学源头的逻辑关联,断送了从颠覆性技术创新到跨越式发展的国防现代化道路。军民携手打造一体化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就是把国防科技重心从陆、海、空、天、电等应用性国防工程技术领域转移到以物理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度开发时间、空间、速度、能量等传统物理量。国家要把军队不擅长的科学、技术、工程、装备、产业等创新客体全部交给地方,交给市场,交给国际专业分工网络;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理论中心、实验中心,吸引全世界的科学家走进中国,共同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 再次,在国家防务知识化的庞大科技人文理论体系中深度挖掘军民融合与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各种不同性质的科技人文创新主体多元化、个性化、纯粹化发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在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与军事装备跨越式发展中具有不同职能,军民融合应当深入把握军民两大不同性质创新主体的属性、职能与定位,让军方从科技创新全面走向军事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必须遵循人类知识生产的客观规律,让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按照其内在固有的本性自由发展,尤其要及时发现和培植新的异质性创新主体;军事理论创新则必须适当超越现实需求,在各种不同的可能世界中放飞想象,构想未来战场,并以未来可能的战争概念为导向创新军事装备理念和需求,创造其在市场中实现的各种条件,以促进国防科技颠覆性创新。未来军民融合发展主要应当在军民两大创新主体之间培育各种以创新服务为宗旨的中介性主体,广泛、深入开展军事装备发展的战略性、法规性、评估性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分渠道沟通军民两大创新主体间的业务交流,使其在各自研究领域走向纯粹化。在军方出概念、地方出装备的总体框架中,实现高校多创意、院所多样品、工厂多产品,充分发挥哲学理念、社会科学思想、自然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装备的独特职能,在责权明确的基础上军民融合、产学研协同、多学科综合,通过人才跨界流动,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 最后,在科技创新社会化背景中适时地营造一种绿色的文化生态环境,推动军民融合与国防科技创新的绿色化、制度化、革命化发展。从创新到颠覆性创新,首先是一场触及思维方式的革命。当下必须彻底打破各种功利主义与经验主义思想的牢笼,提高军事智库的智能,全面提升国防科技与军事装备战略思维的境界,在可能世界中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军民融合制度化主要可以从宏观层面上保证国家科技体制中理性化的分工与协作,绿色化从微观层面保护不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员非理性的个性与兴趣,革命化则是从思想文化领域保障各种新概念、新理论的蓬勃发展。把社会分工的原则性与岗位评价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各类创造性人才摆脱刚性体制的束缚,自由地跨界探索,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脱颖而出,携手创造走向未来、军民两用的国防科技。 (作者单位:航天工程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蔡毅强
      【实干在湖南】军民融合产业乘风破浪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干在湖南⑧】 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2016年总产值突破千亿元,2017年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军民融合产业乘风破浪 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寒冬时节,长沙中电软件园一期的东侧,总面积达400亩的军民融合与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正火热施工。大型综合展示厅已经完工,基地整体预计2020年全面建成,将成为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又一片沃土。 长沙中电软件园总经理夏利锋介绍,利用园区的基础平台,园区现已聚集军民融合企业60余家,占入驻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国家80%以上的重大工程型号信息化系统配套、新一代载人飞船和航天空间站的90%以上显示器产品,均出自园区企业。 近年来,湖南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立了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去年7月21日,省委常委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战略机遇,着力做好“统”“融”“新”“深”的文章,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湖南贡献。 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设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专项资金总额达1.5亿元。 “十三五”以来,省政府先后与国家国防科工局、8家军工集团、国开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引进、建设、融资等积极开辟绿色通道。 2017年6月13日,在我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上,35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211亿元,为我省军民融合下一步跨越发展储能蓄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卫星应用、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省经信委副主任黄东红介绍,我省已培育出株洲航空产业园、湘潭先锋工业园和平江工业园3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长沙中电软件园、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城陵矶新港区、沅江市船舶产业园4个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2016年我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2017年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省经信委提供材料显示,2017年1至11月,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5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6.9亿元、总收入98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8%、23.13%、18.99%。 “民参军”“军转民”,军民深度融合加快推进 1月5日,记者在湖南优势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看到,布置简单的办公室内,10来个年轻人正专注地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画图纸。基于遥感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创新应用,优势智通正在研发的某战场环境构建与感知系统,在部队的某试验基地得到试用,为军方所认可,目前已进入装备预研阶段。 随着“民参军”渠道不断拓宽,一大批优势民口单位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据统计,我省持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103家,持有军工保密资格证单位236家。 “军转民”步伐也在加快。 在位于株洲董家塅高科园的中航动科南方燃气轮机公司的生产车间,原来的军用航空发动机,经过改造变成了燃气轮机热电连供机组。据介绍,煤层瓦斯气、焦炉煤气、沼气等都可以用来发电。 我省拥有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150余家,一批先进、成熟、可靠、通用性强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扩散。据了解,我省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中,带有军工血缘的单位及技术占到七成左右。 目前,制造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明确的12大重点产业,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明确的20个产业链,有7大行业和10个产业链属于军民融合产业范畴。全省55个军民融合产业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974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涌现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湖南布局了一批包括航空、航天、兵工、重要发动机、电机等在内的军工企业;608所、331厂、861厂、湘电集团等,为湖南军工赢得众多荣誉。 军民深度融合,湖南不仅有基础,更有能力。 目前,在湘国家级国防科技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特色学科数量分别达到全国总数的8.4%、10%,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军民融合产业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77项,其中“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等39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申请专利3500余项,授权1500余项。 我省搭建起省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省军民融合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和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在高性能计算机、高性能航空炭/炭材料、北斗系列关键技术、强激光技术应用等尖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在湘军工及民参军企业、科研院校组织承担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0个重大专项的多个项目,其中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3个重大专项由我省牵头组织。据统计,2017年,全省获批国家军工投资项目立项数、总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00%、95.6%。 重要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天仪研究院成功发射两颗商业微小卫星,成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生力军;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的通用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大型企业;山河科技在国内率先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通用飞机;博云新材公司和长沙鑫航机轮刹车公司,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公司合作,参与了国产大飞机的配套。(记者曹娴制图/李妍)
      通向网络强国的中国路径
      首届网信军民融合峰会上,来自党、政、军、企、学的近千名网信领域专家就此展开研讨。大家纷纷表示,在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网信事业成为持久的驱动力量,军民融合提供科学的发展路径,必须充分激发网络强国和军民融合的战略共振效应。 虚拟世界也应实现可管理 信息网络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全新的诠释和加持。 “在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不断地由经验驱动转换为数据驱动,这是一场革命。”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指出,今天的网络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政策,不仅仅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和国防力量。 马利表示,网络空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具有多重意义和功能,是强军工具,也是经济文化建设的新工具,我们必须用好线上线下的新通道,占领这块新阵地。 “国家社会的现代化治理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坦言,社会治理的层级化和信息传递的扁平化之间的矛盾,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表示,仅仅解决数字化还不够,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有交集的,这就需要秩序,有了技术还要实现可管理。 网络主权须军民共同维护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公民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于网络,网络空间不法行为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根本性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人民有安全感,才能有幸福感、获得感。”邬江兴说,“网络空间安全是世界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信息技术就很难进步。” 中央军委战略规划办公室信息化建设政策法规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子利说,网络安全平时关乎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利益,战时关乎战争胜负。网络安全上的军民融合就是军民共同维护国家网络主权,保障军民信息网络、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事实上,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人类创建的“第五空间”、大国博弈的全新疆域。 “网络安全超出了传统的安全范畴,上升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直言,“网络主权的洞开,导致的是数据主权的丧失,其后果不亚于领土主权的沦陷。” 目前,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中,唯一的主根服务器以及12台辅根服务器都由少数大国掌控。网络域名解析主导权操控于他人之手,导致所有网络数据对美国单向透明。 薛惠锋指出,建设网络强国,必须运用中国智慧、走好中国道路,打破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规则黑箱、治理霸权,实现网络空间的“世界大同”。 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核心技术落后是我国网信事业发展中最大的短板弱项,不自主、不可控是国家和军队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隐患。”张子利直言。 比如,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是自主研发的,往往要在被攻击之后才知道有漏洞,而且发现了漏洞也没法自行打补丁。这使得我们在网络攻击中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对此,邬江兴认为,中国人不能只是信息技术成果的“享受者”,应该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推动器的今天。 “这就需要通过网信军民融合来实现网络强国的建设。”在邬江兴看来,融合不是结合,结合是有边界的,融合是无界的,要把原来的“结合模式”转换为“融合模式”,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推进网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企业准备好了吗?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达表示,企业最重要的是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研发投入。科技融合是网信军民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所在。 为此,张子利建议,要聚合军地的各类科研力量,打破体制机制界限,建立一批跨军地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协同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在军民两种需求相互叠加、两种力量相互聚合、两种资源相互补充中,加快网信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
      军民融合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
      (原标题:军民融合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指引下,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新模式,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军民融合新格局,建成了植根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节能环保产业化发展平台。 公司总经理杨国华向记者介绍,他们开发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高效节能工业燃烧与转化装置,建成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与生产实验平台,核心主导产品获得了荷兰壳牌、美国GE、德国科林等世界知名企业唯一指定供应商的资格,并广泛应用于包含我省陕煤、延长集团在内的大型化工企业。未来他们将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化平台建设,完善节能环保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体系,重点在雾霾形成机理及深度治理技术及装备、危废熔融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无烟块煤固定床液态排渣气化装备等领域开展研究。 杨国华认为,当前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创新模式单一、成果转化较慢、资本市场利用不足、商业模式过于简单化、管理体制开放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技术创新工作是与市场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而创新成果往往具有时效性。”杨国华说,“必须真正面向市场,把可转化的技术成果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推广;同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通过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军品技术优势及民品产业的自由度”。 杨国华认为,军工科研院所应充分利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势,通过有效对接民品市场发展需求,以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展各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如PPP模式、买方信贷、融资租赁等,通过市场前景好的技术项目吸引适合的投资方,合理利用资本市场,将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红利成倍放大。 杨国华建议,军工科研院所的军品岗位和民品岗位应相互开放、消除壁垒,形成互动关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将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的核心人员纳入人才库管理,形成技术及人员的双向循环流动,为即将进入民品领域的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也为军品业务带来市场化的竞争意识,提升军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使得技术及人员的每一次转移都能保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再造。 同时,在激励机制方面借鉴先进的绩效激励体系,利用岗位分红及项目分红等手段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让民用产业员工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 (原标题:军民融合产业形成互动关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中央党校  |  中央文献室  |  中国军网  |  中国军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中国政策研究网  |  现代军事  |  环球网  |  求是理论网  |  全军武装装备采购信息网  |  国务院和办公厅  |  民政部 商务部  |  国资委
      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黑石头路99号院(雷锋之家)
      机构电话:18601964017版权所有 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  技术支持  哦呀科技
      © Copyright 2015. www.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